查看原文
其他

拿什么疼你,孩子——北大女孩自杀的思考

青果江南 科教评论
2024-10-30

原创来稿:山东家长田聚


【编者按】

1.不要觉得这篇文章与自己、自己的孩子无关,文中的道理与每一个中国家庭有关系;

2.不要觉得文章有点长,可能看不下去,如果你看懂了,一定会品出味道;

3.本文作者是一位优秀的大学生家长,具有丰富的家庭教育经验和安全保卫经验,今天请他来做客本公号,为家长们分享如何培养还孩子的“自我”能力,更好地保护好自己。

 

这段时间大家被北大一女孩自杀的原因给震惊到了,少不了一阵口诛笔伐。这纷纷扰扰当中流露的是家长的担心,特别是女孩家长的担忧甚至恐惧。惩罚施暴者当然是大家的第一反应,这样可以减少同类事件的发生。但大家心里都清楚,这种事或人不可能杜绝,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的其他地方。所以作为家长,最应该做的是稳一稳心,静下来仔细想一下,该怎样应对,怎样化解,或者怎样早早地避免,将这样一种方法或思路教给孩子,才是疼爱孩子的最好途径。


一、困境的解脱

不听话就把你的“裸照”发网上去!这是一种恐吓,是让你害怕从而服从于他。服从后他就会善待你吗?肯定不会。这种利用“弱点”进行恐吓,只是追求单方面的控制,本身就没有一点对你的尊重,他以后怎么会善待你!

万一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做?恐吓是让你害怕从而屈服,你不害怕,也就不会屈从。你可能说这是废话。但道理就是这样的,你应该做的就是如何不害怕。怎样不害怕呢?那就客观地评价一下他是不是真敢干这事。就拿北大女孩自杀这事来说,男孩其实是不敢把女孩的所谓“裸照”发到网上去的,因为他是“学生会副主席”。在一些人看来,学生会副主席可能不是个多大的官,甚至都不是个官,但男孩既然努力争取,就说明他非常看重。在网上发“裸照”是丢别人的人,更要丢自己前途的事,这一点男孩心里一定比女孩清楚很多。所以,女孩只要自信地给男孩说,“如果想葬掉你自己的任途,你随意发就是了”。

当然,也有这样的渣男,看你一定要离开,他也可能最后疯狂一把,真把什么不好的东西给散播出去。这是报复。如果你评价为“他真敢干”,那一定要清楚,这种人你也一定要离开他,即使付出多大代价也必须离开。既然这样,你要干的就是用小代价换回大代价。如何换呢?把他威胁你的话录下来(最好是视频),或把微信内容保存下来,然后拿它到学校相关部门投诉,甚至报警。当然,他一定说那是说着玩的,不是当真的。也就是说,学校和警察都不可能根据你的这点“证据”就处理对方,但不管是校方也好,警方也好,都会给对方说,那是件违法的事,你只要发,我就会处理你。这样,自己的危机也就自然解了。毕竟,我们要的不是处理他,而是阻止他。


二、早发现、早远离

这样虽能解决困境,但对于女孩的父母来说,总感觉不是滋味。还有更好的方法吗?中医讲究治“未病”,也就是说早发现,早治疗。对于这种不靠谱的人,早发现,早远离,也就不会出现后面的困境,更不会走向自杀。

怎样才能做到早发现呢?我们总不能用“天下没一个好男人”的想法去看世界,如果是那样,你会发现天下真的没有一个好男人,世界灰暗无比!因为你已经戴了一个灰暗的眼镜,怎么可能看到一个灵动的世界?比较好的方法是对“反常”具有灵敏的警惕性,就象我们的痛觉一样,针一扎,立即跳起来。这个事件中“反常”的事太多了,不要说让女孩做绝育手术,还要把输卵管留存是反常的离谱,让她怀孕再打掉,还要把病历留下来就是一般人想不到的。再向前追溯,男孩盘问女孩先前恋爱的细节就不是一种正常,女孩就应该警觉起来。

怎样发现“反常”呢?

我想,反常的情况是不可枚举的。就象假币,你不可能把所有的假币都列举出来,因为它在不停地翻新。我问过一个银行的朋友,怎么辨别假钞票?他说,我也没有统一的方法,我只知道真币的感觉。你只要把真币摸熟了,一拿到假币立刻就感觉不对劲。同理,要想让孩子象感觉针扎一样感觉到日常交往中的不正常,就要让孩子熟悉正常生活。

正常的生活是什么样的?生活是多个方面的,说起来就多了。这个事件是关于男女关系的,我们就说男女关系。男孩女孩谈恋爱,实质上是家庭关系的前奏,是夫妻关系的预演。正常的夫妻关系是什么样的呢?精神上相互慰藉,生活上扬长托短。什么叫“扬长托短”呢?就是发扬自己擅长的一面,而把自己不擅长的一面托付给对方,这是社会中最小、最稳定的攻守同盟。这样组合起来的家庭才是一加一大于二,才能最大化地发挥两个人的能力,这也正是家庭存在的社会意义之一。这种关系的前提是相互尊重,也就是相互承认两个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当然在具体事务上常表现为不平等,因为各有所长)。只有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才能联合,才能协作。如果是不平等关系,两个人就变成了奴役关系,就不是恋爱,就没有爱,一切行为都不再是以爱的名义出现,虽然他可能说得天花乱坠。

这是道理,当然可以和大学生进行交流。但是仅仅是理论的讨论远远不够,并且大学生时期也有点晚。对于北大的学生,并且是文科的学生,这样的理论讨论一定比我讲的漂亮很多。可是这样的事就连不识字的村妇也知道不正常。他们还缺什么呢?缺体验,缺生活在生活中的真实体验!这个体验从哪里来?主要是从自己的家庭里来。也就是说,他要生活在一个正常的家庭中。这样是不是隐含着那个女孩的家庭是一个“不正常”的家庭?也不是。她的家庭是否正常我不知道,各种报导中也没有反映。而是说,这种正常的家庭生活要让孩子感受到。也就是说,要让孩子参与到家庭生活中来,或者说,要有共同的生活内容。比如说,过春节了,咱们给奶奶买点什么?是和奶奶一起过还是和姥姥一起过,怎样过?这些都和孩子一起商量,一起安排,并且一起参与。而不能把孩子和家长的生活分开,虽活在一间屋子里,却生活在两个世界里。家长做的虽然很好,而孩子体验不到。

这些活动不能等到上了大学才做,而是七八岁时就应该做了,最迟也不能晚于初中。等上了大学,他已经对家庭生活产生了他自己的印象,如果讨论的内容和自己的印象有较大差别,他往往不是修正自己的印象,产生新的更正确的印象用来指导自己的生活,而是形成两个相互不相干的系统,一个用于公众讨论,一个用于私下生活。


三、人生价值感会救命

在北大女孩自杀事件中,大家最痛心的大概是:孩子,你怎么就死了呢?

女孩为什么自杀?是因为她感觉自己没有价值,为什么感觉没有价值?是男孩说她没有价值。这是一些报导中反映出来的逻辑。比如说让女孩在身上刺字。如果这是真的,这个逻辑过程也就真的存在。

为什么女孩的价值被男孩定义了?

是乡土到都市的迷失,还是贫穷到富豪的迷失?各种报道中没有两个家庭状况的比较,也就不好说。只能说可能有,也可能没有。我想说的是,如果从小给孩子建立了强大的正确的人生价值感,她的价值也就不会被别人定义,她也就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甚至,他们根本就走不到一起。为什么这样说呢?对于一个北大女孩,如果她认为她应该在某一领域引领世界的前沿,或者,她应该在国家的博弈中为中国杀出条血路来,那是她的最大价值;也或者,她要谋一个光鲜的职位,为家庭争光,将来打造一个和谐幸福的家,这是她最现实的价值。那么,男朋友就是实现这一价值的同行者,协作者。如果你不是,你也就不能做我的男朋友。在这种状态下,“处女”还是个问题吗?她的价值还会被别人定义吗?

其实,人生价值的确立是目前所有家庭都普遍不重视的问题。但它却是在富裕条件下常常救人性命的东西。

人生价值应该是什么呢?最大的,大概是为人类做贡献吧。你可能笑话我迂腐,只会学说教科书上的东西。不知你是否注意到,越“空”的东西,适应性越强。只要你干的事不危害这个社会,干什么都是对人类做贡献。于是,因条件的限制,你不得不干的任何一项工作,都不会让你感觉没有一点兴趣,更不会让你失去价值感。这不很好吗?其次的,因能力的大小和机遇的不同,可以具体调整为为国家、为家庭做贡献。这样不管他将来落在什么位置,他都会感觉自己有意义,他就不会因将来可能少挣一点,仕途小了一点而感觉恐慌。这不很好吗?千万不要让孩子认为自己的价值只在自己利益的获取上,那样他会成为一个魔鬼,最后把他自己也毁掉。

人生价值感是什么时候建立起来的呢?十岁时就已经萌芽了,初中和高中是关键期。怎么建立起来的呢?这个比较复杂。简单来说是孩子通过他经历的生活和观察到的现象总结出来的。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感呢?多给他聊天,选择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和他一起参加,态度鲜明的支持什么,反对什么,并说出理由。也就是想法让孩子有丰富的真实经历和体验。

人生价值感是船上的舵,它决定了孩子一生的航向,家长应当引起足够的注意,并想法在孩子适当的时候建牢。


四、自我意识的培养

前面说了如何解脱困境,如何早发现危险,及人生价值感对避险的作用。这些似乎很全面了,可以“防狼”了。但我还有疑惑:她为什么不反抗!她应该反抗的节点太多了,可她没有。

十多年前听说过一个类似的案子。三个小混混到一所中学里叫出来一名男学生,带着他走了一天的路,穿过了四个村庄,期间问清了他家的电话号码,最后当天完全黑下来时,来到一片河滩上,挖了一个坑,将孩子埋了进去。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孩子竟然没有试图逃跑,一次也没有。在漆黑的夜里,杂草丛生的河滩上,想找到一个跑丢的人是何其的难!可惜,他没跑。为什么?

太听话,太顺从了。

听话听到要你的命也不知反抗?顺从顺到活埋你也不知道逃跑?这太离谱了。是不是还有更深层的东西?

我觉得应该是自我意识的缺失,缺失得一点都没有。也就是说,在孩子的意识里,他没有自己这个概念,他自己什么也没有,什么也不是。就连自己的生命,自己的肉体,他都不知道那是他自己的,只有他才有支配权,自己的意识和肉体根本没结合起来。也只有这样,他才能做到绝对地听从别人,即使在杀他的时候,他都没想到要反抗一下,甚至连恐惧的感觉都没有。北大女孩可能稍好一点,因为她曾经逃离。但还是太弱了。

我为什么说是缺失,而不是丢失呢?是因为我觉得“自我”这东西,一旦建立起来,就不容易丧失,就象男孩的头,一旦他不让你摸了,你想再回到随意摸的娃娃状态是绝不可能了。所以我怀疑他是没建立起来。

自我意识是什么时候开始建立的呢?这要追述到三岁之前。孩子三岁左右时,一般都会说出现了第一次叛逆期。这次叛逆的一个主要原因,我认为就是自我意识的产生和膨胀。叛逆的过程,就是探索自我边界的过程。这时的小孩,看到好玩的就想拿过来,一旦抓到自己手里,就不再给别的小孩了。这是他认为那是他的东西了,不管先前是不是他的。幼儿园老师一般都先告诉孩子,这个东西是别人的,你想玩要征得人家的同意,玩完了再让他还回去,如果是自己的东西,走时要记得带走。这样孩子就体验到了自我的合理边界,从而形成一个合适的自我意识。这时候如果形成的自我意识太弱,自我保护意识就发展不起来,如果形成的自我意识太强,将来就是横着走的螃蟹,把天下都装到他口袋里仍觉得老天还欠了他十万个天。

当然这是我的推测,北大女孩的成长过程我没法知道,就是那个被杀的小男生的成长过程我也不知道,我也不想向他的父母求证。因为用他们的话来证明他们孩子的死同他们自己有关是一件极不道德的事,会增加他们更大的痛苦。之所以把这个猜测写出来,只是想给父母们提供一个思路:社会总是有混乱不堪的东西,总会有危险,孩子又总要到这个复杂的社会里去混,父母最该做的是把握好孩子在身边的这十八年,把他放在最复杂的环境里,练就他一身强大的“金钟罩”,保护他趟过八十多年的人生长河。


【相关链接】

    据《南方周末》报道,2019年10月9日包丽服药自杀陷入昏迷,一个月后医生宣布脑死亡。包丽是北大法学院大三学生。因她留下一句话“我现在想一想爱情,我都觉得不寒而栗。”所以《南方周末》报道的名字是《“不寒而栗”的爱情:北大自杀女生的聊天记录》。

    文中内容显示:包丽出身于一个商人家庭,她的男友牟林翰的父亲是某金融机构某省分行的负责人。两人在学生会工作期间认识,牟长一级,是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学生,牟为校学生会副主席,包丽则任文艺部部长。

    两人于2018年夏确定恋爱关系。2019年1月陷入争吵,牟追问包之前的恋爱细节,并纠缠于包不是“处女”。以后争吵不断升级,牟曾让包在身上文上“我是牟林翰的狗”,要求包拍裸照、先怀孕再流产、做绝育手术等。

    期间两人也曾提出分手,终没有分成。



更多文章,请持续关注!

家庭教育电视访谈:亚波评论钮维萍做客“教育面对面”

双休,孩子们在培训地图上奔跑

教育案例:让学习的过程成为发现与寻找的过程(深聚焦)

你最喜欢的长三角高校10大书院是哪家?

惊叹!“姐妹花”博士同时入选“福布斯30岁以下精英榜”

所有专业课满绩:这位江苏学子是怎么做到的?

家庭教育电视访谈:亚波评论钮维萍谈《少年的你》

上海高校深造率一览表    50所科技大学哪家强?

中国的三大科技创新中心:如何实现领跑式创新?

“输在起跑线上”的恐慌与日俱增,家庭教育如何摆脱焦虑?

父亲参与孩子的游戏、生活与教育影响有多大?

学生问题惊人,因为家长没有长大

144所大学高考、保研深造数据分析(之二)

100所大学高考、保研深造数据分析(之一)

985、211也只有24.4%:目标明确学习积极的学生何其少?

21所综合评价院校大数据:总体升学+生源质量

一图看清2019中国最好大学生源质量(前100)与深造率(含部分最新整体保研率)

物理必选的理科,高校报考难度排行榜是……(附表)

上海高校在这个省招生最火的竟然是这两所学校!

江苏省2019和2018年理科一本投档线对照表(含部分综评院校模拟录取参照线)

哪些大学最难考?高考大省大数据告诉您

北上广深高校录取难易分析(区段划分、江苏为例)

一图看清诺贝尔奖得主落户中国高校详情(顶尖评论5)

“最强大脑”们要做哪几件大事?(顶尖评论4)

顶尖科学家莱维特:生命正如花开花谢一样美丽/人工智能会替代大脑吗?(顶尖评论3)

世界顶尖科学家为中国带来了什么?(顶尖评论2)

谁是老大?起底“最强大脑”之盛会(顶尖评论1)

秘密:一半家长要求孩子成绩班级前三名,你说有多少会失望?     今天我们怎样做家长

课本里的上海  课本里的北京

笑不笑由你:他说“教育就跟喂鸡一样”     他们为何成为学校的精神象征? “教授中的教授”如何以古代书院精神授课?

马云首次透露招人原则,揭秘20年前成绩好同学不如自己的真实原因!人工智能本科的办学与“痛点”


欢迎转发


欢迎投稿原创稿件,欢迎媒体选用,转载需与本公号联系

评论是一种态度,评论是一种思想,评论应该是一种正能量。

亚波评论,聚集有温度的评论!


点个“在看”再走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科教评论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